最近很多小夥伴想了解老子生日,今天小編專門整理了老子生日的相關內容分享給大家,讓我們一起看看吧。
本文目錄一覽:
- 1、老子的生日是那一天
- 2、老子是什麽時候出生的啊
- 3、老子生日是哪天
老子的生日是那一天
截止到2021年7月老子出生日期不祥,考古界暫未發現老子出生日期。老子,姓李名耳,字聃,一字伯陽,或曰諡伯陽,春秋末期人,生卒年不詳,籍貫也多有爭議,《史記》等記載老子出生於陳國⠣中國古代思想家、哲學家、文學家和史學家。
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,與莊子並稱“老莊”。後被道教尊為始祖,稱“太上老君”。在唐朝,被追埋旦認為李姓始祖。曾被列為世界文化名人,世界百位曆史名人之一。
老子主要成就
老子的成就主要體現在《老子》一書裏。《老子》,又名《道德經》或《德道經》,和《易經》《論語》被認為是對中國人影響最深遠友畢的三部思想巨著。
其成書年代過去多有爭論,至今仍無法確定,不過根據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簡《老子》年代推算,成書年代至少在戰國中前期。有學者認為《老子》並非成於一時,作於一人。
此書共計五千字左右,最初稱為《老子》而無《道德經》之名。後來稱《道德經》,並分成八十一章,編為上下兩篇,上篇道經三十七章,下篇德經四十四章。全書的思想結構好液芹是:道是德的“體”,德是道的“用”。
以上內容參考⠧槙-老子
老子是什麽時候出生的啊
老子(前600年[1]—前470年之後),中國春秋時代思想家。姓李名耳,字伯陽,有人說又稱老聃。在傳說中,老子一生下來時,就具有白色的眉毛及胡子,所以被後來稱為老子。相傳生活在春秋時期。老子著有《道德經》,是道家學派的始祖,他的學說後被莊周發展。道家後人將老子視為宗師,與儒家的孔子相比擬,史載孔子曾學於老子。在道教中,老子是一個很主要的神仙,被稱為太上老君。
目錄 [隱藏]
1 生平
2 主要成就
3 思想大要
3.1 宇宙觀
3.2 價值觀
3.2.1 無、道、德
3.2.2 守柔
3.2.3 居後不爭
3.2.4 寡欲
3.3 政治觀
3.3.1 無為
3.3.2 善為下
3.4 知識論
4 《老子》版本
5 道教中的老子
6 曆代追封追諡
7 資料來源
8 外部鏈接
[編輯] 生平
古書上的記載:
《史記ⷨ子傳》:「老子者,楚苦縣厲鄉曲仁裏人也。姓李氏,名耳,字聃,周守藏室之史也。」
《史記正義》:「老子,楚國苦縣厲鄉曲仁裏人也。姓李,名耳,字伯陽。一名重耳,外字聃。身長八尺八寸,美眉,長耳大目,廣額疏齒,方口厚唇,日月角懸,鼻有雙柱。周時人,李母懷胎八十一年而生。」
《上元經》:「李母晝夜見五色珠,大如彈丸,自天下,因吞之,即有娠。」
老姓李氏,名耳,字聃。老姓出於老童,顓頊之後也。而李氏出於皋陶,「理」、「李」古通,該族以官為氏。理官即今之司法官也,掌審判。後人或稱其姓李,或謂老為生而白首,實為姓氏不分所致。
生日:周簡王六年辛巳歲,公元前 580年 2月15日。今生年之爭,乃古書「一」字之差也。
籍貫,楚國苦縣(今河南省周口市鹿邑縣)厲鄉曲仁裏,(厲國,後屬陳國,楚又滅陳)。鹿邑縣境內仍有“老君台”遺址。(另一說法是安徽渦陽,老子東太清宮是渦陽一處重要的人文景觀。)
周朝守藏吏,在周朝首都洛陽管理周朝的國家藏書、國家檔案。
孔子曾向他學習禮法,在現在洛陽仍然有“孔子入周問禮碑”。《史記ⷨ子韓非列傳》:孔子適周,將問禮於老子。老子曰:“子所言者,其人與骨皆已朽矣,獨其言在耳。且君子得其時則駕,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。吾聞之,良賈深藏若虛,君子盛德容貌若愚。去子之驕氣與多欲,態色與誌,是皆無益於子之身。吾所以告子,若是而已。”
孔子出生於公元前五五一年。魯定公九年,公元前五○一年,即周敬王十九年,孔子年五十一,適周問禮於老子。而後曰:「五十知天命。」或與老子橡衝有關。
老子後西出函關,被關令尹喜求留,留下五千言《道德經》倒騎青牛而去。
末年不知所終,據說到了今天的小亞細亞,同現在的基督教有一定的淵源。不過這是一種傳說,缺乏曆史考據。
莊子書中載有「老子死,秦佚哭之,三號而出」[2],有人認為這是老子老死於秦國的證據悶虛。
《史記》卷63《老子列傳》螞如燃對老子的事跡已不能確定,將李耳、老萊子與太史儋並列,稱老子一百六十餘歲或二百餘歲。
一說老子並沒有去世,而是到了西域。並對西域人實行教化,這就是所謂的“老子化胡”。漢桓帝延熹九年(166年)襄楷所上奏章中有“或言老子入夷狄為浮屠”的說法。 《三國誌ⷩ폦𘣀:“浮屠所載,與中國老子經相出入,蓋以老子西出關,過西域,至天竺教胡,及浮屠弟子合二十有九。”西晉道士王浮偽造《老子化胡經》,稱老子攜尹喜西入天竺,化為佛陀,立浮屠教。書成之後,在道教引起強烈反響,同時被佛教徒指為偽經,雙方爭論持續近千年。直至元代,由於全真教失勢,被徹底焚毀,禁止流傳。
[編輯] 主要成就
老子的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辨證法。例如名句:“禍兮,福之所倚;福兮,禍之所伏。物或損之而益,或益之而損”。這部流傳兩千多年的《道德經》是跨時代的作品,在不同的時代,這部作品會被解釋出不同的含義。有人曾統計,道德經是僅次於基督教《聖經》被翻譯語言最多的一部作品。聖經是傳教士主動翻譯的,這部作品則是被許多民族欣賞而自行翻譯的。
在修身方麵,老子是道家命雙修的始祖,講究虛心實腹、不與人爭的修持。 在政治上,老子主張無為而治、不言之教。 在權術上,老子講究物極必反之理。 主要著作《道德經》,也直接叫做《老子》。
[編輯] 思想大要
《漢書�6�4藝文誌》謂:「道家者流,蓋出於史官,曆記成敗存亡禍福,古今之道,然後知秉要執本,清虛以自守,卑弱以自持,此君人南麵之術也。」西漢史學家司馬談《論六家要旨》謂:「道家使人精神專一,動合無形,贍足萬物。其為術也,因陰陽之大順,采儒墨之善,撮名法之要,與時遷移,應物變化,立俗施事,無所不宜,指約而易,事少而功多。」 「其術以虛無為本,以因循為用。無成埶,無常形,故能究萬物之情。不為物先,不為物後,故能為萬物主。」
[編輯] 宇宙觀
“道生一、一生二、二生三、三生萬物。” “有物混成,先天地生。寂漠!獨立不改,周行不殆,可以為天下母。吾不知其名,強字之曰道,強為之名曰大。大曰逝,逝曰遠,遠曰返。道大,天大,地大,王大。域中有四大,而王處一。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” “無,名天地之始;有,名萬物之母。故常無,欲以觀其妙;常有,欲以觀其徼。此兩者同出,而異名,同謂之玄。玄之又玄,眾妙之門。” “天下萬物生於有,有生於無。” “有無相生,難易相成,長短相較,高下相傾,音聲相和,前後相隨。”
[編輯] 價值觀
[編輯] 無、道、德
老子的價值觀由「無」、「道」、「德」三者所構成。
老子言「無」,嚐謂:「天下萬物生於有,有生於無。」當宇宙尚未形成,萬物不會存在,故稱「無」。天地初開,形成宇宙,故稱「有」。「萬物」由「有」所衍生,而「有」從「無」所衍生,天下萬物均起於「有」,而「有」又起源於「無」。
老子言「道」,嚐謂:「有物混成,先天地生,寂兮寥兮,獨立而不改,周行而不殆,可以為天下母,吾不知其名,字之曰道,強為之名曰大。」老子認為「道」是宇宙本體,乃萬物之根源,故謂:「道生一、一生二、二生三、三生萬物。」「道」生於天地萬物之先,獨立長存於萬物之外,不斷循環運行,遍及天地萬物,絕不止息。老子又認為「道」不可觸摸、莫可名狀,故謂:「無狀之狀,無物之泉。」隻能用「道」來代表,亦可勉強稱為「大」。故謂:「道可道,非常道,名可名,非常名。無,名天地之始;有,名萬物之母。」意謂「道」是玄妙深奧的,常人難以理解及形容。若可用言語來描述「道」,就不是真正的「道」了。當宇宙萬物形成之際,人類會給萬物命名,但都不是事物真正的名字,因為天地萬物都是由「道」衍生出來的。人為自然萬物之一,故須遵守自然法則,故謂:「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」「道」賦予萬物生機而使各遂其生,故老子認為「道」是萬物的宗主。
老子言「德」,認為「德」乃「道」之體現,而「德」應服從於「道」,故謂:「孔德之容,惟道是從。」道家強調人應當好好行道,目的是助己之修養,避免犯過
老子生日是哪天
唐玄宗開元三年(年)詔以二月十五日老子誕辰為玄元節。後來唐武宗又敕老子誕辰為降聖節,全國休假一日。可見,老子的聖誕為二月十五日,曾被唐朝所確配啟認,並作為公共假日。
唐朝皇帝姓李,自稱為老子後裔,尊老子為聖祖。唐高宗乾封元年 (年)尊老子為“太上玄元皇帝”。姿搏 其後,玄宗又於天寶年間一再加為 “大聖祖玄元皇帝”、“聖祖大道玄元皇帝”、“跡賣祥大聖祖高上金闕玄元大帝”,並於西京、亳州設太清宮。宋真宗為避宋室聖祖趙玄朗諱,改稱老子為“真元皇帝”。大中祥符六年()八月,詔加老子為“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”。
以上就是老子生日的相關介紹,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。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